开发商“囤地”两年将无偿收回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公布,一年末未动工按20%征缴闲置费,土地闲置费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今后,如果开发商“囤地”造成土地闲置的,未动工开发满一年将被征缴土地价款20%的闲置费,满两年则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7日,国土部公布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并将于7月1日起实施。
界定闲置土地“政府原因”
去年12月,国土部曾就该办法征求意见。与征求意见稿相同,最终出台的办法中,也将闲置土地归为两种:政府原因导致开工延迟的和企业自身原因导致闲置的。其中,政府原因导致开工延迟的包括:政府未按约定交付土地;规划修改;相关群众信访等造成无法动工等。
如果是因政府原因导致闲置的土地,当地国土部门要与土地使用者协商,选择处置土地的方式。处置的方式包括:延长动工开发期限,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新用途更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置换土地等。
“囤地”处置“无需协商”
征求意见稿中曾拟定,在《闲置土地认定通知书》下达后,国土部门应当与土地使用者协商,共同拟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而7日出台的办法中,对除了政府原因外的闲置土地,删去了协商的环节,直接按照两条规定来处理。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照土地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费不得列入生产成本;未动工开发满2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比征求意见稿,7日出台的办法中,对于防止土地闲置几项措施均无变化。在闲置土地处置完毕前,国土部门不得受理该土地使用者新的用地申请和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登记申请。这意味着,如果闲置土地没有得到解决,该开发商将没有再拿地的资格。